何永道为新加坡航空公司服务近30年(包括新航的前身马来亚航空),并栽培了逾300名机师,累积超过2万个飞行小时。成为民航机师前,何永道是飞虎队队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活动。
学员爱戴并昵称的“何爹地”,高龄102岁的先驱机师何永道在1980年退休后,至今仍有不少退休机师上门拜访他这位师傅,与他外出聚餐。
因早期在飞行事业上碰到不平等待遇,何永道当上机师教官后决心提振本地机师的士气,把学员当朋友和家人般关心,建立他们对飞行的信心。
何永道为新加坡航空公司服务近30年(包括新航的前身马来亚航空),栽培了逾300名机师,累积超过2万个飞行小时。成为民航机师前,何永道是飞虎队队员,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活动。
10月31日发布的华文自传《飞虎情缘:何永道回忆录》,记录这位前辈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验与情谊。
何永道1920年在马来西亚怡保出生,1940年代初在香港大学念书期间,香港被日军占领。他与一群学生逃到中国广东省,看到中国空军的招聘广告后报名。他获选加入中美合作的飞虎队,到昆明与美国等地受训,成为轰炸机机师。
二战结束后,中国发生国共内战,他不想与曾经并肩作战的同袍交火,于是回返南洋。
在林有福政府执政时期,他与家人成为新加坡公民,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自三年前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他的英文自传以来,何永道一直希望推出中文版,与更多人分享他的故事。近两年的腿脚大不如前,他在家须靠助行器行走。尽管年事已高,他每天看报纸与电视,关注中美局势等国际时事。
经历过残酷的战争、面对战友和爱人的生死离别,何永道的人生并不平坦,但他受访时强调自己是“幸运的”,言语之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忱。他希望,年轻人要懂得惜福,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
他追溯自己作战的日子时说:“我那时候不感到害怕,因为这是我的任务。我来中国就是要打日本人,牺牲也无所谓。”
对于中国,他仍怀抱乡情。参军时,军官替他申办护照。他看到自己有了中国公民的身份,不再是“受英国保护人士”,归属感油然而生。
凭着制鞋手艺闯出一片天的父亲对何永道的处世之道起到重要的影响,也造就他坚韧不拔的斗志。他在书中分享说:“父亲教导我‘挨’,即使看不到困难的尽头,也要咬紧牙根承受眼前的磨难。父亲这一辈子的生活都秉持着这个人生座右铭。他奋斗一生,只为好好养大10个子女。”
后来,何永道当上马来亚航空本地机师协会的名誉秘书后,极力为本地机师争取平等待遇,请时任律师的建国总理李光耀协助。李光耀是他飞往婆罗洲航班的常客。本地机师之后终于获得与外籍机师同等的工资,而外籍机师也开始正视本地人的实力。
47岁当超龄学生,大学念政治和社会学
时下倡导终身学习,何永道早在1960年代末已是典范。他47岁时当“超龄”学生,在当时的新加坡大学念政治学和社会学,连讲师都比他年轻。他每天起早送孩子上学,再去大学,下课后赶往巴耶利峇机场训练学员。
书中透露一段趣事,李光耀在他开学第一天刚巧走访大学,进入讲堂认出何永道后问:“你不是何机长吗?”李光耀竟然记得他,还祝他学习顺利,让他欣喜不已。
《飞虎情缘:何永道回忆录》有26个章节,描述何永道的人生经历,道出他与家人和战友等的情谊,包括在不同阶段遇到的红颜知己。
其中,书里提到他与美国籍女子玛丽莲的短暂缘分,两人在美国认识后许下婚约。不料,他结束军训回返中国后,却传来爱人的死讯。
白丝绸降落伞,送好友做嫁衣
另一个章节中,他透露为香港大学好友吴鸿楣送上的特别结婚礼——当空军时专用的降落伞。战争使纺织品价格飙涨,降落伞是白色的,由丝绸制成。他已不需要这个作战配备,正好送给好友做嫁衣。
何永道视妻子罗慧敏为“一生的挚爱”,他们1949年在上海结婚,育有两男一女。妻子1977年不敌肺癌离世,令他悲痛万分。他在书中说,生活还是得继续,他把精力用来照顾属下的机师,妻子会为他感到骄傲。
与长子同住,何永道今年8月与儿子回马国怡保旅游,这也是他在冠病疫情后踏出国门。
他之前常周游列国,找世界各地的老友叙旧,也靠运动和玩桥牌来保持活跃。
问他养生之道,他认为心境很重要,也要珍惜人与人的交往。就如他在书里分享的:“无论是与老朋友叙旧,还是与家人共度时光、结交新朋友,我都能从这些会面中获得力量和快乐……我这一生都在寻找幸福。而帮助自己所爱的人,让我找到幸福。”